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129,张衡作地动仪(1/2)

129,张衡作地动仪(1/2)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公元135年——144年地震频繁。张衡发明地动仪。东汉吏治变坏,天下渐乱。

汉顺帝在位时期虽然灾害渐少,但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时期。

东汉时期是地震的历史高发期。有人统计东汉的二百年地震了82次,其中光武帝1次,章帝1次,和帝8次,安帝27次,顺帝13次,桓帝16次,灵帝8次,献帝8次。与之相比,西汉的二百年统共只有两次。

安帝(邓太后)时期是地震次数最多、地震强度最大的地震活跃期。东汉82次地震里,6.5级以上强震7次,其中有3次发生在安帝时期,其余大多数是中级地震。

史料记载发生强震时天崩地裂,房倒屋塌,城墙崩坏,“压死人”,只不过没有具体伤亡数字。相对东汉以土坯为主的建筑来说,中级地震也能造成房倒屋塌,人员伤亡。

地震频繁促使朝廷重视地震预报工作。于是张衡发明了地震仪。他是汉安帝的太史令,负责记载历史和天文历法等工作。

不过他的地震仪并预报不了地震,只是报告哪里已经发生了地震。预报地震直到现在都没人能做到。

现代科学能做到地震30秒预警。但预警不等于预报。预警的原理跟张衡的地震仪没什么区别,都是地震发生后仪器测到震动然后报警。只不过现代侦测仪器更先进,地震的震波还没传到地面就已经能侦测到。

不过,科学家在地震预测方面已经取得突破。中长期地震预报能达到20%的准确率,并且能把预计地震发生的时间缩短到一个月内。虽然预报的价值还不大,但已经看到希望。

张衡的地震仪还相当原始。地震仪是铜铸的,形状像一个酒桶,四周铸了八条龙,龙头指向八个方向,龙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一个铜制的蛤蟆朝上张着嘴等着接铜球。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下来,落进蛤蟆嘴里。

张衡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并不清楚。现代复原的张衡地震仪都是根据历史文献对地震仪的形状描述做出来的,根本实现不了显示震源方位的功能。

张衡发明的最著名的东西是浑天仪,能预报天体运动的情况。但是不幸的是,他认为天体都围着地球转。当时全世界都这么认为。人类发现这个错误还要等一千多年以后哥白尼的出现。

东汉时期不仅地震灾害多,水灾、旱灾、蝗灾也非常多。

各种灾难最多的时候就是汉安帝时期。汉安帝上台时人口是5300多万,到他死时减少到4800多万。绝对数减少500万,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损失的人口肯定不止500万。

汉顺帝时期灾难其实也不少。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天灾属于天子做了错事。朝臣常常借机劝谏皇帝。

不过,朝臣的注意力都在权力斗争上面,劝谏皇帝时通常都是抨击皇帝宠幸非人。例如洛阳地震时,群臣批评汉顺帝给他的乳母封爵。汉顺帝不予理睬。不久,洛阳再次地震。汉顺帝“特问以当世之敝,为政所宜”。群臣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以及“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言外之意,希望汉顺帝把权力交给朝臣而不是外戚、宦官。对于抗震救灾,群臣都只字未提。

宦官更是关心自己的权力和荣华富贵。他们挑群臣的毛病,然后借皇帝的手报复群臣。闹得欢的都被宦官枪打出头鸟,或下狱,或免职。群臣跟宦官更是誓不两立。

来年大旱,从春到夏一滴雨没下。汉顺帝亲自出面求雨。他问尚书周举,我这样做如何啊?意思是求点赞。

周举是个敢讲话的人。他说:你抛弃文帝以来俭朴的传统,去学秦朝的奢侈。你搞来那么多美女充斥后宫,让外面的百姓娶不到媳妇。大旱一年了也不见你有丝毫改过的表现。你在这做这种表面功夫有什么意义呢?

汉顺帝自讨没趣。之后再有灾祸,汉顺帝索性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汉顺帝一朝,从君到臣都没有把吏治清明和百姓安居乐业当做大事来抓。国内开始越来越乱,不是这造反,就是那叛乱,从边疆到内地没有安静的地方。

与天灾相比,汉顺帝一朝最为严重的还是战乱。

西域、羌人、乌桓、鲜卑、匈奴,频频在边境闹事。汉顺帝还嫌不够乱,自己还搞出点事来。

武陵蛮(湘西少数民族)早已归附东汉。东汉对武陵蛮一直实行税赋优惠政策。但地方**认为,武陵蛮已经归附日久,没必要再实行优惠政策,应该比照汉人增加赋税。汉顺帝同意。这一同意不要紧,武陵蛮反了,认为朝廷说话不算数。近三万武陵蛮人进攻湖南。朝廷不得不组织兵力平叛。

刚平息武陵蛮之乱,越南蛮人又反了。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官府调兵去打,士兵惧战发生哗变竟然反戈一击进攻官府。这下麻烦了。等官府从别处调兵平息了哗变,越南蛮人已经势大,不好打了,也不敢打了。朝廷只能转而安抚,跟越南蛮人讲和。

东汉最大的麻烦是羌人。

本已平息的羌人叛乱因为地方官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