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216,重建洛阳(1/2)

216,重建洛阳(1/2)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604年——606年隋炀帝手足相残。迁都洛阳,修宫苑,开掘运河。动用男丁数百万计。

隋炀帝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杀了前太子杨勇以绝后患,然后假借先帝遗诏召杨谅进京。

杨谅时任并州总管,管着关东52州军政。

隋炀帝杀杨勇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杀杨谅不行。杨谅统兵在外,有军队的保护。如果杨谅起兵反抗可不那么容易对付。

隋炀帝合计如果以自己的名义召他来,他肯定托辞不来,于是伪造隋文帝的遗旨叫他来。但他这么一弄反倒弄巧成拙。

隋文帝跟杨谅有约定,如果是隋文帝下诏给杨谅时会在“敕”字旁边加一点。杨谅一看诏书没有这一点,知道诏书是隋炀帝伪造的,马上意识到隋炀帝要杀他。杨谅早有造反的准备,马上宣布起兵造反。他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以讨伐奸臣杨素的名义号召各州跟他一起造反。

清君侧似乎是以臣伐君的通用口号。

杨谅的檄文发出后,他所统辖北齐旧地52州中只有19州起兵响应。杨谅连自己辖区都摆不平,说明号召力不够。

部下建议他集中精锐部队奇袭长安,不给隋炀帝调兵遣将的时间,在十天之内结束战争。

杨谅兵少,奇袭或有一线取胜的机会。但杨谅担心奇袭风险太大,想就地割据,跟隋炀帝分庭抗礼。但是实力悬殊,这种想法根本不切实际。

隋炀帝调兵遣将围攻杨谅。杨素亲率五千骑兵,兵贵神速,抢占蒲津关。他征用商船,连夜偷渡黄河,天明时分发起进攻,一举击败守军,拿下黄河渡口。步兵部队随后赶到,抢渡黄河,跟着骑兵直扑晋阳。

南路隋军在白马津利用声东击西之计抢渡黄河成功。叛军试图堵截,还没排成阵型就被隋军击败。

隋炀帝又调幽州兵南下,配合南路隋军夹击叛军。

叛军四面受敌,顾此失彼。

杨谅派出十几万军队迎战杨素。杨素留少数部队牵制叛军,率领主力潜入霍山去抄叛军后路。叛军发现后路被断,军心大乱。杨素一战将叛军击溃。

隋文帝和杨素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出身,杨谅根本不是对手。各路隋军连战连胜,将杨谅包围在晋阳。

杨谅困兽犹斗但最终不得不向隋炀帝投降。

群臣建议隋炀帝处死杨谅。隋炀帝不想担手足相残的恶名,只是把杨谅废为平民。他把杨谅关起来,让他自生自灭。

隋炀帝杀兄囚弟坐稳了皇位。

他终于可以踏下心来治国了。

隋炀帝接手的隋朝是一个“人多富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四境平安无事的太平盛世。“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比文景之治后汉武帝上台时的情景还好。

隋朝在581年立国时从北周继承下来360万户人口。589年统一中国时从陈国接受了50万户。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606年,隋朝人口普查结果是890万户,户数翻了一番。按每户5口估算,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大概是4500万人。

虽然考虑以前的户口有漏报、瞒报可能,不能说隋朝在25年间就将人口翻了一番,但是人口在“开皇之治”期间大幅增长是肯定的。

隋朝人口增加,并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使经济大幅度增长。

隋文帝为儿子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隋炀帝只需顺着父亲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轻轻松松使隋朝的盛世延续下去。

隋炀帝上台伊始也的确在按隋文帝的既定方针办,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深化州县制和科举制改革。因为国库比较丰腴,他宣布免除妇女和奴婢的赋税,并提高成“丁”的年龄为22岁。

“丁”是达到纳税服役年龄的成年男性。

但在即位的第二年,隋炀帝变了。

这年隋炀帝开始用自己的年号。他立年号是“大业”。

听这年号就知道他不肯安安生生过下去了。他要甩开膀子大干,干出一番大事业。大展宏图创伟业,千秋万代传美名。

隋炀帝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各种大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

隋炀帝的第一项大工程是修复洛阳。他准备迁都。

史书上说,隋炀帝听到一句谶语“修治洛阳还晋家”便决定迁都洛阳。这有点过于黑隋炀帝了。隋炀帝在诏书里写的明明白白,洛阳的地理位置最适合做国都。“水陆通,贡赋等”。洛阳处于天下的中心,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各地进贡的路程也都相等。

长安偏居一隅,粮食短缺,交通不便,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隋文帝在世时开凿了一条三百里长的运河用于关外向关内运粮。但这条运河出潼关入黄河经过三门峡时遇到瓶颈。黄河三门峡段河床窄,水流急,险滩暗礁密布,漕船到此经常倾覆,损失非常大。

隋炀帝迁都洛阳就,缺粮运粮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以后出兵四方也非常方便。

隋炀帝在诏书里说,营建宫室务求节俭,能遮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