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248,开元之初(1/3)

248,开元之初(1/3)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713年——720年唐玄宗任用贤相姚崇、宋璟,整顿吏治,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唐玄宗稳定住朝堂之后开始效法唐太宗李世民,集中精力治理国家。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名帝。他使唐朝达到鼎盛。他在位期间,中国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李隆基庙号。“唐明皇”是他的谥号。“开元”是他的年号。

“庙号”是写在祖庙牌位上称号。对于皇帝来讲一般都叫什么“祖”或“宗”,例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谥号”是对死者的封号。通常用一两个字来评价死者的一生,或褒或贬,例如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隋炀帝杨广。

“年号”是皇帝在位时规定的用来纪年的名号。那时候公元纪年法刚刚在欧洲诞生还没有流行开,中国计算年份还是使用皇帝年号或者天干地支纪年法,例如贞观多少年、开元多少年。

史书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重,提到哪个皇帝时一般都不直呼其名,或用庙号,或用谥号,或用年号。

唐玄宗上台后立即提拔自己的老部下姚崇为宰相。

姚崇在武则天和唐睿宗朝都做过宰相,可都作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被罢了官。唐玄宗即位时他正在一个州做刺史,相当于一个小市长。唐玄宗了解这个人的能力,越级提拔他做了自己的助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其实唐朝自唐太宗之后就不再设宰相,实行群相制。三省首脑及皇帝指定的大臣共同承担宰相的职责,以集体领导代替个人领导。比如宋璟和姚崇在唐睿宗一朝担任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但被赐予“同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头衔。有了这个头衔就有权参与大政方针的评议和决断,相当于做了宰相。但这时的宰相和以前的宰相是有区别的,权力已经大大缩小。

姚崇被唐玄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的意思是跟中书省、门下省首脑享受相同待遇,也就是享受宰相的待遇和权力。

姚崇很牛,在接受任命之前提了一个条件,说如果要请我做宰相,必须先答应我十件事。

唐玄宗洗耳恭听。

姚崇要求皇帝答应的十件事是:不要再用严刑对付百姓,要施行仁政;不要轻易发动对外战争,贪图开疆扩土的虚名;不要让宦官干预朝政;不要让宗亲插手朝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谁得宠就对谁法外开恩;朝廷上下都不允许接受下边人的馈赠;不要再花费巨资建什么寺观;对朝臣要以礼相待;允许朝臣犯颜直谏;不要让外戚专权乱政的事情重演。

这十条既是姚崇给唐玄宗提的要求也是他的施政纲领。“姚十条”桩桩都针对先朝的弊政而发,涉及内政、军事、用人、法制、纳谏以及限制宦官外戚等诸多方面,无不切中时政要害。很具体,很务实,没有任何泛泛而论的东西。里面没一句言之无物的废话、信口开河的大话、不知所云的空话、八面玲珑的套话、大言不惭的假话。没有官场上常犯的通病,云山雾罩大半天,听起来好象面面俱到,细一琢磨又好象什么都没说,说的听的都是一脑袋糨糊。有话直说,实话实说,不兜圈子,不绕弯子,这样的官才敢指望他能解决问题干实事,这样的官不仅皇帝喜欢,老百姓也喜欢。

毛曾评价“姚十条”:“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唐玄宗听后郑重回答:“朕能行之”。

姚崇于是走马上任。

姚崇从选拔干部入手治理整顿。唐玄宗对姚崇给予充分的信任。

姚崇给他汇报中下级官员任免名单。唐玄宗两眼望天不置可否。姚崇再三请示他是否可行,唐玄宗都不搭理他。姚崇当时汗都下来了,惶恐不已。

散朝后,唐玄宗的贴身大太监高力士问唐玄宗怎么不搭理姚崇呢。唐玄宗说,对于中下级官员的任免,我既然已经把权力下放给他,他去办就是了,有什么必要再来请示我?如果事事都来请示我,我还要他干嘛?

高力士把唐玄宗的话转达给姚崇。姚崇转忧为喜。

姚崇在工作中敢于负责,敢于拍板,做事效率非常高,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姚崇建议唐玄宗限制佛教的发展。他说,佛教这玩意当不得吃,当不得穿。都说佛法大无边,可历朝历代信佛的那么多,国照样亡,人照样死。现在富人竞相建庙,穷人竞相出家,对国家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唐玄宗在姚崇的建议下清查假和尚,将并非真心向佛只是为了逃避纳税或劳动而剃度的人强制还俗。唐玄宗还严令禁止兴建新的寺庙,即使维修也得批准。随后他又下令禁止铸佛和抄写经书。

一位国舅级别的皇亲为非作歹被告上官府。唐玄宗的弟弟找唐玄宗求情,希望网开一面。唐玄宗问姚崇怎么办好。姚崇的意见是依法严惩。唐玄宗在情和法之间选择支持姚崇。在姚崇将那位国舅爷绳之以法之后,皇亲国戚违法现象立刻少了很多。

一位王爷想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