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309,王小波李顺起义(2/2)

309,王小波李顺起义(2/2)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影,飘忽不定。宋军始终奈何他不得,几次围剿都被他逃脱。

宋太宗见这家伙挺难缠便把李继捧派去以夷制夷。没想到李继迁把李继捧拉了过去,声势更盛。李继迁还和辽国勾搭在一起,让宋朝更加头疼。宋太宗直到去世都没能剿平李继迁。

王小波是做茶叶生意的商贩。宋朝为筹措军费把茶叶也列为国家专卖。王小波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一气之下竖旗造反。王小波竖起反旗后,百姓纷纷响应王小波。

宋朝官府在四川盘剥过甚,民怨极大。四川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适逢四川大旱,百姓的日子更没法过了。

993年,王小波号召百姓起来反抗。他对百姓们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我最痛恨的就是贫富不均。我起兵的目的就是均贫富。

他率领起义军攻克县城,队伍迅速壮大到上万人。随后攻克州城,人数增加到数万。他每占一地便率领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只给地主富农留下必需的家用,其余的财产全部分给贫下中农。他因此得到了贫苦百姓的衷心拥护。

在攻打江原县的时候,王小波中箭而死。他小舅子李顺接过帅旗继战斗,终于攻克了江原。

起义军在李顺的带领下连战连胜,顺风顺水,横扫四川,人数发展到十多万人。成都知府郭载战败逃往梓州。李顺在成都登基坐殿,自立为大蜀王,建立了革命政权。

王小波、李顺应该被称为“同志”。王小波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李顺将均贫富的口号付诸实践。他们应该被视为平均主义或者原始共产主义的先驱。

不过,虽然说王小波是第一个把均贫富作为革命口号的人,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有均贫富思想的人。均贫富的思想自古就有。这个思想的根源就是均田制。

均田制屡被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怀念均田制,希望能够回到均贫富的时代。

四川是难民的最佳避难所。四川偏居一隅,与世无争,不容易被中原的战火波及。并且四川作为天府之国也容易活人。各地难民都愿意来四川躲避战乱或逃荒。但是他们来到四川后买不起土地,只能给地主打工,混口饭吃。

四川聚集了大量的“旁户”。地主不愁招不来人,给佃农的待遇很差。佃农又恨又无奈。

王小波、李顺在这种情况下喊出“均贫富”的口号,对佃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据《梦溪笔谈》记载:“顺初起,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李顺开始的时候,命令地主交出所有的财产、粮食,留下一部分让他一家老小活命,其他全部分给贫民。后来干脆把地主赶跑或杀了,没收他的所有财产。

这种做法非常像“解放”前后的“土改”,“打土豪,分田地”。不过李顺只分浮财、粮食,不分土地和房屋。可能是因为流动作战期间,土地、房屋带不走。也可能那时还没想明白应该怎样均贫富,只是简单地瓜分地主的财产。

虽然均贫富最终沦为吃大户,但也足够吸引贫苦的农民。贫民纷纷加入起义军,帮助李顺占领了成都。

李顺做了大蜀王以后以为革命成功了,思想开始松懈。他没有及时派兵占领剑阁。

宋太宗开始并没把起义军当回事,专心对付李继迁,责成当地驻军解决起义军。后来见事态益发严重,宋太宗不得不调动精锐的禁军前去镇压。

禁军到达剑门关。李顺这时才想起四川的大门没关。四川腹地基本都被他占领,却忘了剑门关。剑门关依然在官军手里。李顺急忙派兵去夺剑门关,但已经晚了。禁军通过剑门关进入四川。

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毕竟是乌合之众,和正规军打阵地战根本不是对手。宋军只用了一个月便攻克成都,生擒了李顺。

王小波、李顺的均贫富起义昙花一现。虽然起义军的残余依然坚持了很多年,但影响已经不大。

收复四川后,宋太宗发布“罪己诏”承认错误,宣布取消茶叶专卖,派去能臣张咏治理四川,使四川长治久安。

张咏和李冰、文翁、诸葛亮并称治蜀名臣。李冰是战国时期人,修了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下粮仓。文翁是汉朝人,他办学堂兴教育使四川摘掉了荒蛮之地的帽子。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