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他从烽烟中走来 > 405.永不忘却(1)(2/3)

405.永不忘却(1)(2/3)

上一页他从烽烟中走来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书琛依旧笑着。

“您的大字写的这么好,可是我偏是没有学到。Kevin汉字都写的很少了……”荣成叹道。

“你们会说汉语就很难得了,毕竟黄皮肤黑头发,血脉还是源于炎黄啊。不过,你们到底还是生在美国,哈哈,恺恺是外国人……”

书琛笑得很爽朗,笑着自己的儿孙还外国人。

“爷爷是外国人……”恺恺不示弱。

入关时候,填写身份。书琛没有入籍,身份信息是台胞,而儿孙已经是出生在美国的美国人了。恺恺随即就知道了,爷爷是“外国人”。

这话怎么说都对,书琛亦笑得很开心。

“是华人,是炎黄子孙,恺恺,你的根也是在这里的……”书琛摸着恺恺的头,看着孙子瞪大眼睛,也不清楚他是不是理解。兴许,他长大了终于是理解的,他的根还是在华夏土地,是血浓于水的渊源;也许,他会是一个纯粹的香蕉人,毕竟,美国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他的教育文化都来自那里。

这些都不重要吧,书琛自己一瞬间的疑问,旋即释然。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于人曰……”

恺恺摇头晃脑的背着父亲教的诗,一时间又背不出。

书琛的泪水终于浮上了眼睛。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书琛的声音略是有些苍老,朦胧的泪眼中,他仿佛看到当年在重庆,在火光冲天,炮声轰炸的山城,父亲执笔,教他写字的情形。

当年,他也是恺恺的年纪,那是他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爷爷,爷爷,您怎么哭了?”恺恺仰着头问:“您伤心了吗?”

书琛抚摸着孙子的头:

“爷爷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会儿,爷爷才像你这么大,背着你刚才背诵的诗,我的父亲也曾那笔写字给我。”

“爷爷,您以前是不是就写的很好啊?爷爷,那会儿您的爸爸怎么教您的呀……您生活的那会儿,是什么样子的啊?”恺恺并不能完全理解爷爷的悲伤,新奇的问着。

书琛鲜少跟儿孙辈多说当年事,并不是喋喋不休的老人。及至孙子问起,他点点头,跟孙子说着往事。那是颠沛流离的苦难岁月,那是充满了血光与火光的记忆,然而再度想起,他依旧觉得温暖,是他挚爱致敬的亲人教他觉得苦难的回忆也有温暖;多难的时代,有着凛凛风骨,有着坚贞高贵的灵魂。

祖孙三代,就这样讲着故事,说到了很久。

————

次日,书琛去往沐家洋楼的故宅。

沐家的洋楼早几年经过整修,被当做扬城市师范学校的教师宿舍了,后来,要求腾空旧文物的时候,对这栋整修甚多的建筑评价不一。有人说,这是抗战英雄沐凌晨将军的故宅,应该作为故居保护;有人说,已经修过好几次,也一直在住人,早失去了原来的风貌,不如就拆了改为商业建筑吧。不过第二种因为随后的政策被否决,因为这是沐家的私产,而沐家在美国还有后人在世,按照政策,是要归还的。

这一次,沐凌晨回来,又回到了那个洋楼。

依稀还是当年的样子,只是,书琛离开扬城的时候才五岁,记忆都模糊了。

他颤抖着手,拿出了一叠泛黄了的黑白照片。

洋楼前,一树梅花开的正好,一个年轻的少妇怀抱着一个幼儿,幼儿笑的灿烂,少妇笑的温润,旁边站着是含笑看着他们的眉目俊朗的男子。

书琛看了看,楼的样子几经装修改建已经有很大差距了。虽然外部轮廓改变不多,但是,玻璃、外墙的样式,换了太多了,倒是门口种了一棵银杏树,位置与梅花的位置相似,真是物与人皆非了。

住在大学教师宿舍的教师还是比较年轻的,一对恋人模样的年轻老师正好从外面回来,他们商议着晚上是要煮什么好吃的,甚至商量着谁做饭谁刷碗,一路上笑嘻嘻的不亦乐乎。及至在院子里,突然看着书琛张望着,不由得有些意外,于是热络而友善的问着:

“老人家,您是找人吗?”

“没有,谢谢……”

书琛摇摇头。他的到来,还是惊扰了住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呢。

后来,书琛以这个房子的产权人的名义决定,还是由扬城师范大学作为教室宿舍使用吧,并且主动提供维修基金,作为这栋房屋的修缮,改善居住环境使用。

当年,沐公馆的洋楼,而今,住着这么多青春正盛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朝气蓬勃。

之后,书琛离开了扬城,去武汉珞珈山拜祭了母亲,旋即自武汉赴重庆。

他的母亲生于贫苦,十来岁就在沐家做佣人,之后嫁给了凌晨做续弦。她一生的世界,除了短暂的在上海读书的生涯之外,只有沐家,只有她仰慕敬重的先生和重于生命儿子。她生命最后一刻,炮火轰炸中,她将孩子保护在自己身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他从烽烟中走来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