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重生香江大富豪 > 第554章 我很容易满足的(修)(2/3)

第554章 我很容易满足的(修)(2/3)

上一页重生香江大富豪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智能化生产线投产第季度年,亏损400万美元。

怎么办?

解雇当地人担任的经理、副经理,改由华夏人担任;开除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给表现出色的人加薪;派米国员工到科技城总部参加年会,感受华夏式的团队气氛;带他们参加生产线,将心比心,让他们感觉在米国公司上班简直是上帝待遇。

片中的重点放在了是否成立工会的明争暗斗上。

大量港城输出的劳务工加入了胡玲玲自己的工会,当地旧劳工组织极力鼓动工人投票同意在从新成立工会组织,而胡玲玲则是坚决抵制成立新的工会组织,以免让工厂的掌控权落到工会手里。公司给港城劳务工组成的反劳工组织10万美元,让他们出面和工人谈话,软硬兼施诱导他们投反对票;而内部,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工会积极分子逐渐开除;对于表现优秀的则予以加薪或派至华夏参观等奖励笼络人心。

最终以868反对,444票赞同,胡玲玲获得了这场胜利。这时,纪录片也进入了尾声,只剩下10分钟。

以为接下来的结局就是经过工会之战,胡玲玲米国公司终于建立了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米国员工也接受了华夏式管理和华夏式团队作风,向华夏员工看齐,刻苦钻研,提升效率,周末加班加点提升产量,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华夏梦。

可镜头一转,结局神反转:

公司总裁给胡玲玲介绍改造进展,“这边本来有一个人,现在都没有人了”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这四个人取消掉”

“第一条线上的两人人取消掉”

“自动化就是要标准化”

“我们正在做验证,我们希望7、8月份的时候,把这些人取消掉,改成机器打磨”

“港城员工休假少加班多,米国员工效率慢良品低工会吵吵,结尾直接自动化机械化全部打死。人已经不再是生产经营中的关键要素。”

“.......”

胡玲玲主持的米国钢铁公司从1979年开始盈利,目前雇佣着3000年米国工人和大量的华夏工人,也就是说短短三年间,原定8000人的规模如今两万多人已经胜任,就算业绩增加了十倍以上,其他的工作被机械化自动化取代。

纪录片最后提供了一组数据,因为自动化三亿七千五百万人需要重新寻找全新种类的工作。

机械化、自动化到底会对我们就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从制造业开始,机械化、自动化在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从叶华首次提出机器人计划,叶华旗下企业如今在厂区安装了超过6万个机器人,而园区因此减少了10万个工作岗位。

永旺超市的刷脸支付、家乐福物流仓储的机器人黑科技也屡屡登上各类媒体;外星人在港城开设的医疗用机器人辅助诊断准确率超1万,日诊数量可过万;手术概念机器人投入使用,其精准程度超过临床十年的医生积累。新闻概念机器人在第一时间就能生成即时报道,让记者望尘莫及。

外星人公司研发的各类机器人对于人类工作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原来以为不过是影响的是流水线的工人,以后将会深入到律师、医疗、会计、审计等曾经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积累的岗位上。甚至人们担心它的发展将造成中产阶级的集体阶层下滑。

也许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就像当时工业化的兴起担心手工业者失业,但工业化却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极大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动化的普及也一样,它也许也会极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让人们在其他精神生活和个人发展上有更多的需求,相应的,也会创造更多新的工作机会。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创意、美学、艺术方面的工作永远是人类的专利,自动化永远无法取代。早早开始这一方面的积累,面对未来,我们永远都能从容应对。

在纪录片里接受采访,胡玲玲:我18岁,负责二十多亿美元的米国钢铁巨头,5美元时薪的当地员工说我冷血。

之前在福克斯电视台免费上映的一部影片引发了全网海啸,影片不是什么大,也没有流量明星的参与,只有一个20多岁的漂亮美女。

她负责的米国钢铁,再次加大投资5亿美元到智能化生产,雇佣了本地1/3的人口。本地人的工资高、干活少,还充满怨言。

这是福克斯公司旗下制片公司推出的首部纪录片《米国工厂》里的剧情。影片以石油危机、金融停滞,米国钢铁工厂大量子公司倒闭,社区陷入了萧条为背景。胡玲玲接手后,“钢铁大王”胡玲玲投产智能机器人开启了钢铁工厂的新模式。

在胡玲玲的工厂里,每个米国工人时薪5.84美元,按每周工作40小时算,每周可以有233.6美元的收入。而在当地、市区的一套很不错的两居室月租只需不到100美元。

影片最后,胡玲玲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现代工业,不知道我做的对呢?还是错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香江大富豪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