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335,采石矶之战(2/2)

335,采石矶之战(2/2)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在侄子里面挑了一个继承大统,自己退居二线。

宋高宗在位36年,退位后又做了25年的太上皇,直到80岁才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不过由于畏敌惧战,宋高宗被认为是投降派,在历史上名声不佳。尤其是他还杀了力主抗金的名将岳飞。

宋孝宗和宋高宗相反,是个主战派,年轻气盛,颇想有一番作为。他上台后下令给岳飞平反,追封岳飞,追贬秦桧。通过一褒一贬,显示自己抗金到底的决心。

鉴于完颜亮撕毁和约向南宋开战,宋孝宗认为原有和约已经作废,派人与金人谈判重新修约,改君臣之国为兄弟之国,不再向金国称臣。

金人不肯。宋孝宗下令停止纳贡,不再按照旧约向金国交纳岁币。

1163年,十万金军陈兵边境向南宋索要上次大战失去的四州之地以及岁贡,扬言不给便要大举进攻。

宋孝宗让大臣们谈论如何应对。朝廷因此展开辩论。宰相史浩主和。老臣张浚主战。谁也说服不了谁。宋孝宗“锐意恢复”,倾向张浚。他最后拍板决不向金人屈服,不惜与金人一战。

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建议,要打早打,先发制人。金人计划秋天南侵,现在兵力还没有集结到位。我们主动开战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宋孝宗认为言之有理,下令北伐。

宋军8万兵分两路北上伐金。左路军在李显忠率领下势如破竹攻入金境。右路军在邵宏渊的率领下,磕磕绊绊勉力追赶。

李显忠攻克灵璧立下头功。宋孝宗对李显忠大加封赏引起邵宏渊嫉妒。

李显忠攻占了宿州。金军从汴梁调兵十万反击。李显忠一面挥兵应战,一面派人向邵宏渊求援。他让人对邵宏渊讲,如果咱俩内外夹击,金兵必败。但是邵宏渊摇着芭蕉扇说风凉话:大热天的,扇扇子都不觉得凉快,还叫我披甲作战?邵宏渊按兵不动。

眼见金兵的援军源源不断赶到宿州而宋军没有一兵一卒增援,李显忠的军队越打越被动,军心开始动摇。

就在这个时候,邵宏渊竟然没跟李显忠打招呼,擅自撤兵而走。

李显忠孤城难守,只好下令趁夜撤军。金兵马快,很快追上李显忠。两军野战,“宋师大溃”。

宋军退守淮河。宋金在淮河两岸重新形成对峙。

宋军战事不利,朝中和与战的辩论又开始升级。

宋孝宗新任命的宰相汤思退力主议和。张俊和虞允文坚决反对。

但是宋孝宗思想开始动摇,最终同意停战议和。

金人要求归还四州恢复旧约。宋孝宗不肯。双方开始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

张浚因病去世。宋孝宗把江淮军队交给汤思退指挥。可是汤思退的心思都放在议和上面,相信和约很快就能达成,对江淮防务根本不放在心上。

金人探知南宋防备松懈,认为有机可乘。金人秘密调动军队,准备再次南侵。

1164年,为了尽快达成和谈条件,以战迫和,金军不宣而战,突然南下抢渡淮河。

宋军以为两国正在和谈之中不会发生战事,丝毫没有防备。淮河防线被金兵一攻而破。

宋军全线溃败。金军一气杀至扬州。

宋孝宗罢免了汤思退,任命老将杨存中指挥江淮军队。

杨存中在长江南岸布防,阻截金兵。

宋金隔江对峙。

乱了方寸的宋孝宗不得不同意金人的和谈条件。南宋同意交还四州恢复旧约边境,但同时要求不再向金国称臣,改岁贡为岁币。双方约定金宋两国以叔侄相称,金国为叔,南宋为侄。虽然南宋仍然处于屈辱地位,但总比称臣强一点。另外双方约定交换俘虏,但不必遣返主动逃亡到对方境内的百姓,也就是说,不再提禁止招降纳叛的事。

和议谈成后,金国停战撤兵。宋金恢复战前态势。

金国通过这次交手,明白南宋不是好惹的,明智的选择还是和为贵。宋孝宗虽然心有不甘,但新败之后也不便再提恢复中原,只能暂时隐忍。

这份和议给宋金带来40年和平。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