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342,灭夏伐金(2/2)

342,灭夏伐金(2/2)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城作为报复。南宋守军根本拦不住,四散奔逃。“十七州生灵死者不知其几千万”。

西路蒙军从邓州攻入金国。金哀宗腹背受敌慌了手脚,匆忙调兵南下拦截。

窝阔台率领的北路军从山西杀来,受阻于黄河。金军分兵南下后,黄河防线出现漏洞。窝阔台趁机渡过黄河杀入河南。两支蒙军在河南展开屠杀比赛。“金之健将锐卒俱尽,自是不可复振矣”。金国在失去中都后重新积攒起来的一点实力至此损失殆尽。

蒙军打到汴京城下。金哀宗认为大势已去,绝望之中找绳上吊,刚把脑袋套进去,被手下发现救下。他又要去跳楼,被人拦住。既然死不成,金哀宗也不死了,强打精神固守城池。他一面四处求援,一面让人去找蒙古人求和。

窝阔台不接受求和,只接受投降。他下令进攻汴京逼迫金哀宗出城投降。

蒙古人驱赶金军俘虏填平了护城壕沟。守城金军不忍放箭,只能眼睁睁看着壕沟被填平。蒙军随即冲到城墙之下。

汴梁城坚墙厚,抛石机砸不塌,挖地洞穿不透,加上金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蒙古人久攻不下。

攻守双方都使用当时属于高精尖武器——火砲。不过那时的火砲是石字边的,不是火字边的,也就是说跟现在的火炮不是一码事。那时的火砲实际上就是抛石机,把装满火药的罐子抛出去轰炸目标。

“蒙古兵以火砲击之,随即延爇[ru,燃烧],不可扑救”。蒙古火砲主要用来放火。

金军“时有大砲,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砲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火点著铁甲皆透。”金军的火砲不仅有燃烧力,还有一定的爆炸力。这种装满火药的铁罐子跟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造的地雷差不多。

金军还有一个高精尖武器——飞火枪。“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余步”。

飞火枪大概跟火铳差不多,灌注火药后点着,能像火焰器一样喷出十几步远的火龙。这东西杀伤力不一定很大,但肯定很吓人,尤其对于马来说。骑兵冲过来,如果突然来这么一下子,能把马惊了。

蒙军猛攻半个月没攻下来,城外死尸堆得跟城墙一样高,泄气了。窝阔台接受金国讲和,在勒索了一批酒肉财宝之后撤围而走。

天气日益炎热。窝阔台留下几万人马驻守金国占领区,自己带主力撤回北方避暑。

蒙古人不怕冷怕热,不愿在暑热天气作战。

窝阔台派使团来汴京跟金哀宗商议和约。蒙古使节在大殿之上对金哀宗出言不逊。金国文武闻听大怒。当天晚上,金将率军包围了驿馆,将蒙古使团全部杀死。

议和因此破裂。

金哀宗相信蒙古人一定会出兵报复,溜出汴梁潜逃蔡州(今河南汝南)。

窝阔台得知立即派兵追杀,同时派兵再次进攻汴京。如中都故事重演,南京(汴梁)很快陷落。没跑掉的金国王公贵族后妃宫人都被押往蒙古。这让人不禁联想起“靖康之难”时的徽钦二帝及其家人。

这也许是报应?

还好成吉思汗已经死了,否则别说金国的王公贵族,就是满城百姓也一个活不成。按照成吉思汗的规矩,“凡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之”。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抵抗,成吉思汗必以屠城相报复。

蒙军攻入汴梁后请示窝阔台要求屠城泄恨,报复金兵死战不降,杀伤蒙军甚多。窝阔台的谋士耶律楚材劝说窝阔台不要让军队这样做,否则费半天劲得到一座空城又有什么意义呢?窝阔台听从耶律楚材的劝告,废除了屠城的规矩。

这个耶律楚材是降蒙的辽人,受汉文化的熏陶以仁义为怀。

汴梁居民加难民一百多万户、数百万人因为耶律楚材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不过屠城躲过,烧杀抢掠难免,汴梁百姓受到蒙古人的拷打抢掠、随意杀戮。死人太多引起疫病流行。“攻城后七八日中,诸门出葬者百万”。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