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大明枭相 > 第174章 领份例,送小曲(1/3)

第174章 领份例,送小曲(1/3)

上一章大明枭相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为于可远吩咐完差事,杨百芳拍了拍手,对编检厅里的众人道:“诸位大人,还请暂时搁笔,我为诸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新任翰林院编撰于可远于大人,今后便由他带领诸位整理编撰《三大政纪》。”

说罢,杨百芳望向众人。

出乎他意料的事,在场二十余名翰林竟然个个像没有听到他讲话一般,继续干着自己的事情,更有甚者出言冷笑两声。

杨百芳尴尬地笑了笑,又轻咳两声,朝着距离最近的那位翰林使眼色,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面子,哪怕是拱手示意,别冷场了。

奈何那位更是个硬脾气,直接起身道:“大人,下官今早吃得太过油腻,如今腹中疼痛难忍,想请个病假。”

“这……”

杨百芳只好应道:“去吧。”

其他翰林也是有样学样,一个个站起来,要么说头晕眼花饿的看不清,要么头疼腰疼,眨眼间便有一半翰林请假告退。

至于剩下的,基本都是新任翰林,因为第一天走马上任,不好意思请假。但能到翰林院这种破地方的翰林大老爷们,基本是被冷落的严党出身,怎么可能对于可远礼遇有加呢?

消息传到内阁。

徐阶和高拱相视一笑,李春芳在旁边也是笑而不语。

高拱不仅没有发怒,反倒饶有兴趣地道:“平日里点子再多,真到自己当家做主,能不能有本事也得另说。这件事,你们都不要去管,他若连这点小事都不能办妥,没有这点魄力,也算是浪得虚名,留在翰林院还可全他性命。”

和高拱有着同样心思的,还有徐阶,他也想看看于可远打算怎么处理这样的为难。

当朝红人于可远第一天上任就遇到同僚罢写,身为翰林院一把手的杨春芳是又喜又忧,既觉得有人出面为自己警告新人是好事,又担心高拱那头会怪罪自己不懂事。

所以在值房担惊受怕了半日。

好在内阁那头没人来传什么消息,杨春芳便也渐渐想明白了,猜想到阁老有可能含着一层历练的意思。况且在这种事情上出头,也实在小气,高拱虽然护短,但还是明理讲理的。

虽然同僚们都很敌视,杨百芳分配给于可远的那几个下属却不敢给于可远使脸色。

为首的叫钱景。

可惜年过四十了,叫这个名字似乎并未给他带来好运气。在翰林院都够惨的,连个编撰都混不上,只能给编撰打下手……

今天刚见到这个钱景时,于可远就觉得他神情恍惚,竟然不能集中精神听他讲《三大政纪》的要点,这可是他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公差,不得不办好的一间公差。

如果连下属都不能摆平,麻烦也就不远了。

今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熟悉翰林院的工作环境。上午当他正在编检厅里重温《三大政纪》时,钱景进来打断了他。

“大人,恐怕您要优先处理一件更迫切的事。”

于可远问是什么事。

“今天是中秋,按照惯例,您要到杨大人那里领自己的份例。”

所谓份例,就是朝廷对官员的一种恩赏。像逢年过节,都会有份例,而中秋节一般会发些月饼、赏银和绸缎之类,虽然不值多少钱,往往在这里面能看到上司对下属的关切。

因为发到翰林院的份例总额是固定的,但翰林院里有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从五品的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正六品的侍读侍讲,从六品的修撰,正七品的编修,总不可能平均分配。就算同是修撰,也会因负责的项目而有差异。新

每年中秋节,都会赶上新任翰林上任,往往能看出很多官场上的猫腻。

钱景说得很多,领份例确实比研究本职工作要重要得多——除非你是部衙之首,万人之上,不用考虑太多人际关系,那自然另当别论。

显而易见的一点,关于领份例这件事,于可远和钱景在态度上大致是相同的,但细节有些不同。钱景形容为“迫切”,而于可远认为是“重要”。但换个角度想想,他仅仅是个新任翰林,从六品的编撰,对于整个翰林院的体系运转影响微不足道,对整个朝廷的风向更是毫无关联,因而领份例更多是判断当前处境。

这处境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呢?

来到正堂,杨百芳已经将份例沿着桌案摆了一溜,一堆堆大小不同。显然,他这么摆都是有考虑的。

钱景上前做了解释,“大人,杨大人已经将诸位大人该领的份例都标明了。”他顺着桌案边走边依次指点着区别,俨然一副检阅依仗队的模样,“这些是两位翰林学士的,这些是四位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的,这些是侍读侍讲。这一桌是修撰大人们的,您的在第一位。”

于可远发现还有一桌他没说,“那些呢?”

“哦,那是小的们的,都是编修,因为品级最低,历年杨大人都不会贴上标签,大家都一样,没有分别,先来的就先领,大家都有份,小的已经领过了。”

他继续解释道:“您知道的,像我们这些编修,靠自己熬,十年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明枭相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