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我在红楼改气数 > 第九章 历史课本之外(1/2)

第九章 历史课本之外(1/2)

上一章我在红楼改气数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贾雨村从罗家赶回来时,小酒铺里只剩下贾琏和柔娘二人。

贾琏正闲闲吃着由蚕豆和红糖水熬煮而成的糖粥,桌上又添了个素白磁盘,盘中有七八块各色苏式糕团。

柔娘笑盈盈地陪在旁边,打着软软嗲嗲的苏白,正比比划划地讲着姑苏的传说旧事。

贾琏见贾雨村回来,便携了一壶酒,起身出门要继续游逛。

柔娘倒有几分不舍,捏着贾琏留在桌上的二两银子,痴痴站在门口,一直望到人影不见。

……

贾琏无心逛街消遣,他此时有些迷茫。

自己所处确实是红楼世界,书中的人物也大抵都对,只是这两日发生之事,却又与书中故事各有参差。

难道是因为原书中的贾琏出了意外,于是带累得书中原有情节也都发生了变化?

若此后即将发生之事,也会不完全与《红楼梦》原书一致,那么自己还当真大意不得。须得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仔细了解、核实一下此时此地的背景和环境。

于是贾琏说方才被吵得头疼,提出打算赏鉴郊外村野风光。

贾雨村赶忙击掌称好:“二爷果然好品味!这姑苏美景,尤以郊野为佳。”

二人沿着小桥流水人家,迤逦出城,只寻那茂林修竹之处信步。

一路上少不得要说些闲话解闷,贾琏只开头说了句:“你可知,当年我曾祖跟着太祖皇帝打江山之事么?”

贾雨村是个溜须逢迎的魁首,哪有个不赶紧顺杆儿爬的道理?立即接话道:

“这等丰功伟绩,岂有不知之理?

当年朱明气数已尽,自毁长城,谁不晓得尊府的两位国公爷,那可是跟在太祖皇帝身后,剿灭闯贼、献贼,驱逐鞑虏,定下了咱们大华的万里江山基业。

太祖皇帝把军功最为显赫的十二位开国功臣,亲封为‘四王八公’,尊府可就占了荣、宁两位国公爷。

又听说后来太祖皇帝仿舜巡下江南,三回都是住在尊府里,这荣宠能是别人家比得来的?

到了先皇高祖皇帝时候,那荣宠就更了不得了。旁人能得御笔题上一个字,那都是祖坟上冒青烟,倒是尊府里,祠堂厅堂,匾额对联,听说倒有十来处御笔亲题,了不得了不得。

当今圣上更是宽厚仁慈有加。听林大人言说,尊府代善公临终时,将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不仅立即让赦老爷袭了爵,还额外赏了政老爷一个主事职衔,得以入部习学。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和尊府的福气。

二爷是长子嫡孙,自然前途不可限量啊。”

贾琏听得明白,果然连大背景都跟原书出了差别——怎么凭空在朱明王朝之后,出了个“大华朝”?自己历史课上可没学到啊。

他一心要引着贾雨村多说,便故意又连连摇头:

“你一向只拣好听的说,也是只见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不能够明白我心里的烦忧。”

贾雨村一心要死死抱住贾琏的大腿,一听他如此说,登时觉得贾琏这是要将他当作“自己人”的意思,赶忙做出满面诚挚:

“二爷烦心的,可不是‘船大难调头’么?

二爷啊,在下既然是一心投靠,日后就是将自己这一系身家,都与贾府休戚相关。在二爷面前,若只说些不掏心窝子的话,那就不只是没良心,更是愚蠢至极了。

以在下想来,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尊府的荣宠,还看天恩。

当今圣上纵千好万好,奈何春秋已高,太子已经年过四十,在朝根基深重,如此两强,难保不有个父子相疑的情形。

朝中人的难处,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当年浴血打江山得下的情分,几辈人过后,总归还是得看当今的皇上看重的还有几分。

当年荣宠已极的‘四王八公’,似乎就不大得太子的心意。

当年开国之时,水谦居功甚大,但最终太祖皇帝思及定国之后,须以文治,方可令万民休养生息。这才将皇位传给了长子高祖皇帝,将三子水谦,封了一个世袭罔替的北静王。

到了这一代北静王,与当今圣上乃是同辈兄弟,性子张扬,不知收敛,只一味喜与‘四王八公’频繁走动,更与太子不甚和睦。

他这般不知忌讳,在太子眼里,难保不是公然结党。

一旦太子登位,却不是麻烦?‘四王八公’,岂不要受牵连?”

贾琏只是沉默不语。

麻烦了,官场即职场,不怕做错事,只怕站错队啊。

贾雨村只道自己还没说中贾琏心坎,又搜肠刮肚想了一番,又道:

“二爷迟早是要袭爵的,自然不必同政老爷的公子一般,非从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我在红楼改气数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