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乡亭半日游(1/2)

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乡亭半日游(1/2)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开始野蛮生长的季节。

西乡亭因为更靠近秦岭山脉的缘故,多丘陵与树木。冬天里遗留下来的枯黄,正在被春意盎然的绿se覆盖,这青黄交接的颜se,使得村子背靠的山林充满了生

不同于东乡亭的辽阔与平坦,西乡亭的耕地多集中在邱林与河道之间。在长安城外都在忙于耕种的时候,这里不多的土地上,庄户人家也正安静的播种。

此时的赵启明正骑着马,和秦文停在进村的lu边,远望着西乡亭。尤其当他看到那正在萌发出绿意的山林时,忍不住赞叹道:“想不到这西乡亭,还真是个好地方。”

秦文也看向后山的树林,介绍说:“但前些年nei史府下令管制,不准再私自伐树,村子里修缮祠堂所需的木料都需要通报nei史府,让后山的树木茂盛了不少。。”

“不准采伐也好。”赵启明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问秦文:“修缮祠堂,需要木料的时候我听说过,记得那时候钱管家还曾过有计划,说是要在西乡亭开荒?”

“确有此事。”秦文指着山腰上说:“年前就已经开了,只是开出来的地不多,又赶上了造纸作坊的修建,那些地小部分都划给了作坊,大部分正打算种些竹子。”

“种竹子?”赵启明想了想,然后恍然大悟。

想来应该是因为竹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旧作坊里采用搜集的方式,已经暴露出原料短缺的问题,所以钱管家才干脆利用开荒出来的土地,种上竹子提供原料吧。

防范于未然当然是好。不过如果真的种上了竹子,每年光是竹笋都能收获不少,而且三五年后生长成竹林,这郁郁葱葱的样子,也能让西乡亭更多醉人的风光。

相比起东乡亭,这西乡亭的景se显然更好。

赵启明还真没想到,西乡亭原来是这么个好地方,而他居然是头回过来。

于是,他朝秦文问:“东乡亭距离西乡亭有多远,为什么我感觉很快就到了?”

“不远。”秦文指着隐约能看到的西乡亭村子说:“西乡亭和东乡亭本就挨着,只是两个村子所在的地方都在角落里,才显得有些距距离,其实也只不过三五里而已。”

“只有三五里?”赵启明挠了挠脸,忽然有点惭愧。

因为侯府和静安公主的外宅也就那么点远,而且还要过河。这样的qing况自己都经常过去,而差不多同样距离的西乡亭,自己居然从未到访,今天还是头回过来。

这可是自己的封地啊。

要不是今天过来看造纸作坊,恐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想起过来看看吧?

“对了,造纸作坊在哪呢,怎么没看见?”

“过了这片丘陵,拐过去就能看见了。”

“那咱们走吧。”

“是。”

此时距离春耕开始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里,赵启明原以为自己会很忙碌,但自从跟东乡亭的那位老大爷请教了种莲的学问之后,却无事可做,整天看着钱管家和帮忙耕种的下人忙碌,让他倍感无聊。

于是,他想起了瓷器作坊。

刚好最近因为忙着耕种,钱管家基本没怎么汇报作坊的修建进度,于是今天他便叫上秦文,过来看看,这才意外的发现了西乡亭的美景,以及自己的厚此薄彼。

两人很快绕过了丘陵,看到了作坊,并且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作坊跟前。

知道赵启明今天要过来的胡先生已经等候多时。见赵启明和秦文下马,就赶紧迎了上来,先是行了个礼,然后就带着赵启明这个大老板,来工地上视察进度。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修建,造纸作坊chu具规模,已经打好了地基。

因为汉代的建筑风格,延续了秦朝的习惯,主要特点是“厚基”。简单点说,就是台基厚重,让整个建筑的形状呈现出明显的下宽上窄,这就要求有更稳固的地基。

瓷器作坊的图纸是赵启明亲自绘制的。除了考虑到功能的特殊xing之外,几乎都是按照当代的建筑特se。所以瓷器作坊也采用了厚重的地基,需要很多时间去修筑。

而现在地基已经打好,那么接下来的建设就简单了许多。

“作坊的位置是钱管家选的。”胡先生指着作坊四周:“这chu高地通风lia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