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四百四十四章 乌桓归化(1/2)

第四百四十四章 乌桓归化(1/2)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在匈奴草原的分割谈判中,赵启明始终以为自己左右了局势。在对待北方诸部的tai度上,甚至是乌桓的朝贡,他都认为是自己从中引导,并且斡旋的结果。

到了现在他才知道,他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决策人。

以乌桓来说,赵启明觉得这个部落可以争取,并通过薄西海成功让乌桓臣服,但对于是否接受臣服,朝臣和汉武帝肯定也经过了商议,才最终决定准许他这么坐。

可能最让朝臣下定决心的,是薄西海穿着华服招摇过市。

这在朝臣看来是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再加上薄西海对中原的富庶和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很容易就成了亲汉派。对汉武帝来说,这样的民族比鲜卑更好控制。

可能从那个时候起,汉武帝就有了通过中原文化来控制乌桓的计划。

“但这个计划怎么展开?”赵启明有些好奇。

“什么计划?”

“通过文化控制乌桓的计划。”

“说不上控制。”静安公主笑着说:“只是想让乌桓移风易俗。”

“那最终目标呢?”

静安公主想了想:“归化。”

“归化?”赵启明的眼睛亮了起来。

“如果乌桓能改变习xing,生活习惯上更接近中原,同样使用小篆文字,说的也是汉话,自然也就成了汉朝的子民。”静安公主说:“到那时,也就无所谓控制了。”

高明。

赵启明真有点佩服这些政治家。

显然,汉武帝又想到了他的前面。按照他的想法,只是通过文化让乌桓变成温顺的民族,也就更好控制。但汉武帝的计划却是让乌桓归化,甚至让他们成为汉族人。

如果真能达到那样的目的,乌桓这个民族将不复存在。以后的乌桓人就算血缘上和中原王朝不同,但他们以汉朝的子民自居,乌桓的领土当然也就成为了汉朝的江山。

在赵启明看来,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毕竟乌桓的领地基本都在大兴安岭以南地区,是有着黑土地之城的松nen平原,

和匈奴草原最本质的区别,是那里可以发展农耕。

事实上在赵启明那个年代,松nen平原本就是著名的粮仓。

如此富饶的好地方如果能纳入汉朝的图,就算以后汉朝已经不复存在,在大统的si想指导下,对以后的中原王朝,也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和堪称伟大的遗产。

赵启明激动起来。

他觉得自己正在参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马上建议道:“如果是这样的目的,除了文化之外,还要发展他们的si想,让他们在文化和si想上更亲近中原,才会对汉朝有归属感。”

“何谓归属感?”

“就是让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的子民,不需要别人强迫他们承认。”

静安笑了:“你有想法就说出来吧。”

“给他们诗书经典,乌桓就能有人。”赵启明有点兴奋:“可以提供些奖励,让那些不错的乌桓人通过考试,然后来长安生活,让他们更好的认识中原。”

“让他们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静安公主不解:“但让他们到哪里?”

“太学。”

“太学?”听到这话,静安公主有些无奈:“太学还未创办。”

“可以先有这样的计划。”赵启明解释说:“想让乌桓有人,那也是多年之后的事qing了,既然陛下现在就有创办太学的想法,等乌桓有了人就肯定已经完成了。”

静安公主点头:“你接着往下说。”

“让那些不错的乌桓人来太学进修,在长安城里生活。”赵启明说:“等到他们有了很好的学问,还可以让他们成为地方官员,甚至是参知政事的朝臣。”

“让他们当官?”静安公主皱眉。

显然,让乌桓的人长安生活这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让那些外族人成为地方官员甚至是朝臣,即便是si想上不那么保守的静安公主,也觉得有些不妥。

“你认为这样不好,是觉得他们是外族。”赵启明笑着说:“只要你把他们当成外族,他们就永远不会归化,同样的道理,想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