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六百二十二章 战争的背后(2/2)

第六百二十二章 战争的背后(2/2)

上一页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s;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富足的生活让东乡亭有更多的劳动力,具体表现在年轻人吃得更好,得病之后也有药可医,身强力壮自然更符合征兵条例。

至于上了年纪的老者,在人均寿命很低的公元前,可能还没到不用服兵役的年纪就去世了,但是在东乡亭,不能说最近几年就能让人均寿命提高,但至少没到服兵役就去世的qing况有所减少,所以这些上了年纪但还能服兵役的老人,也跟着汉军去了战场。

根据汉朝的征兵条例,男子年满十三岁就必须服兵役,至五十六岁兵役可止。东乡亭符合条件的青壮年本就很多,再加上关中民风彪悍,以作战骁勇著称,关中户籍的青年多进入京师部队,也就是北军和南军的jing锐服役,所以更有可能被调入战场。

“别的地方我们也管不了。”赵启明站了起来,看着收麦的场景,朝钱管家吩咐道:“东乡亭的秋收不能受影响,既然侯府的人都来帮忙,劳力还是不够,那就去太平寨,请那边的村民过来帮忙抢收。”

听到这话,钱管家并不意外,捋着胡须道:“老臣之前也想过,但太平寨是小侯爷的食邑,再加上那边的村民为农事监种水稻,吃的是皇粮,恐怕不方便让他们来帮忙。”

“水稻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太平寨的劳力现在也不是农忙的时候。”赵启明摆:“至于封地和食邑这些事qing,特殊时期特殊对待,钱管家带上我的话去太平寨,先找农事监,然后再去找孙里正,尽量把那边的劳动力请过来。”

听到这话,钱管家考虑了片刻,然后行礼道:“老臣这就去办。”

说完这话,钱管家就离开了麦田。

赵启明看着远chu缓慢推进的收割队伍,表qing有些复杂。

当地主的时间长了,他早已经对粮食有了感qing,这么多的小麦要是因为耽误了秋收糟蹋,他肯定是不允许的,但与此同时他也必须承认,历史上驱除匈奴的丰功伟绩,的确已经开始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影响。

尽管最近传回来的军报都是好消息,甚至卫青还在草原深chu取得了多次胜利,让赵启明和所有关心前线作战的人都感觉形势乐观。但这也只是基于多作战的判断。

赵启明知道,汉军作战胜利的背后,是关中子弟的抛家舍业。在此之前他只是有这样的模糊概念,等到东乡亭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出来,他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而这还只是战争刚开始不久,那些劳动力也只是去了战场,并没有马革裹尸而还。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汉朝深入草原,对匈奴展开更大规模的作战,劳动力的减少,和对guonei民生的影响,恐怕会成为了不可回bi的大问题。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