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六百二十三章 江都港(1/2)

第六百二十三章 江都港(1/2)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让赵启明欣ei的是,东乡亭劳动力不足的qing况,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当孙里正在得知了东乡亭的qing况后,立即就组织村民过来帮忙抢收,对此主父偃也表tai支持,所以让郑guo带队,派来了农事监的官员,来指导东乡亭的村民更有效率的收割。

事实上,关中各地劳动力短缺的qing况在今年格外普遍,只是东乡亭的比较严重,孙里正和主父偃事先并不知qing,等到钱管家亲自过去,才知道东乡亭的劳动力短缺已经影响到了秋收。

得知qing况后,西乡亭也派来了不少的劳力帮忙。

尽管受到战事的影响,西乡亭的劳动力也不够,派来的人和太平寨相比实在是少了点,但是考虑到西乡亭最近也在收麦,这已经是很慷慨的举动了。

赵启明对此很是欣ei,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封地百姓互相帮助的场景,让他也受到了鼓舞,开始每天他到抢收现场坐镇指挥,天刚亮就来到麦田,然后道很晚才回侯府。

这天的东乡亭依然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抢收,赵启明正在和钱管家讨论着最近的天气,得知明后天有可能下雨时正有些忧虑。

结果这时侯府有人过来传报,说是静安公主来了,赵启明便先行离开了麦田,回到了家里。

此时的静安公主没有去书房,正坐在ke厅里喝茶,看上去不像有急事的样子。

“正忙着收麦呢。”赵启明还没顾得上吃饭,坐下来就抓心吃着,然后朝静安公主道:“现在到chu都在秋收,你怎么还有时间来这?说起来你的食邑比我的还多,应该很忙才是吧?”

“食邑的秋收跟我可没关系。我可不像夫君,对食邑所在之地如此上心。那都是nei史府人在主持,还不至于让我去管。”静安公主笑看着赵启明:“眼下东乡亭正在抢收,妾身也算是夫君的相邻了,理应过来看看。”

“你要真有心,就带着劳力过来。”赵启明吃着点心,觉得有些噎着,就拿起茶来喝,口齿不清的说道:“要是就你自己过来,那还不如别给我添乱。”

“夫君说这话就让人心寒了。”静安公主看着赵启明,然后轻声问道:“我听钱管家说,东乡亭现在劳动力短缺,连西乡亭和太平寨的村民都帮忙来了,要是还有需要,我让郎庄也派人过来。”

“现在是好多了,只要天气好,最迟明天就能入。”赵启明放下了茶,朝静安公主道:“郎庄最近也在秋收,同样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可不愿意让这些庄稼人为难。”

听到这话,静安公主也知道赵启明不是在跟他ke气,所以笑着点头。

“不说这些了。”赵启明有些坐不住,直奔主题的问道:“你有要紧的事qing没,要是没有我可要下地去了,等会午饭我要在地里吃。现在侯府的人都在收麦,如果错过了午饭,还真没人来伺候我的温饱。”

“知道你忙,不敢耽误你时间。”静安公主说着,拿出了张折子,放在桌上。

“什么东西?”赵启明走了过去,拿起来看发现是两份地图,有些看不出究竟,便坐下来边吃点心边看:“我怎么看着有点像海图,这是从哪来的,标注的是哪片海域?”

“夫君说的前面那份。这的确是海图,并且还是从江都到南越的海图。”静安公主解释道:“少府根据去过南洋的船员所描述的qing况,将这份海图绘制了出来。虽说并没有标注到更远的南洋,但以此作为基础,以后再继续补充,航运lu线便能逐渐清楚了。”

“江都到南越?”赵启明很感兴:“现在已经确定在江都建造码头了?”

静安公主点头:“少府已经传回消息了,说江都的条件得天du厚,适合建造深水码头。夫君仔细看后面那张地图,这便是长江出海口附近的地形qing况,少府打算在图中所标注的地方建造码头,那里原本就有海船停泊,所以只需增加面积,满足大船停泊的条件即可。”

赵启明看着地图,不难发现,在现在的长江出海口,也就是他那个年代的上海,现在还只是荒郊野岭的渔村,这让他鬼使神差的有了个投资的念头:“要是现在就能在上海买地,那以后的陆家嘴,甚至整个浦东,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岂不是都是我赵家的产业?”

“买地?”静安公主有些不解。

但这时的赵启明的热qing来得快,取得也快。此时他已经打消了买地的念头。

如果现在能去上海买地,以后的确能赚大钱,但那基本上要到两千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