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七百四十七章 胎死腹中的女权运动(1/2)

第七百四十七章 胎死腹中的女权运动(1/2)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东乡亭的瓷器作坊是赵启明创建的。他参考了现代社会的工厂标准,使其生产方式和工作效率,领先于这个年代的其他工作坊。

静安公主曾经参观过瓷器作坊,对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印象深刻,甚至在少府和乌桓通商,有了大量名贵的皮货之后,静安公主还在赵启明的帮助下,用同样的生产方式在郎庄兴办了皮货作坊。

在静安公主看来,这种生产方式更为先进,江南的丝绸织造也应该采用集中生产方式进行。因为这意味着江都可以为南洋海运提供更多的丝绸,也能让更多的娄县百姓参与进来。

“现在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丝绸织造都是以家庭作坊为主。”静安公主解释道:“这些农户种桑养蚕,再用自己的织去纺织生丝,直到制出成品,再卖给丝绸商贩。和瓷器作坊相比,这种生产方式除了效率不足之外,所产丝绸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如果能集中生产,以瓷器作坊的的生产方式为标准,首先产量上就能更胜于从前,如果管理的好,质量也会比之前更有保证。”

赵启明领会了静安公主的意si:“生产方式的确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把丝绸织造的工序分开进行,种桑养蚕的人负责提供生丝即可,丝绸作坊方面预定这些生丝,然后招收大量的纺织工人,提供给他们织和原料,让他们按照同样的标准生产chu丝绸,最后再经过绣工的chu理,得到真正的丝绸成品。”

静安公主点头:“妾身也想过织的事qing。这丝绸织造的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即便是缺少经验的新也很快就能掌握要领,但很多农户都买不起织,自然也就没办法利用织造来赚钱,如果丝绸作坊也提供织,那些买不起织的农户便也能去作坊里做工了。”

资本家提供生产工具,工人阶级提供劳动力,这在赵启明那个年代是理所当然的事qing,但在静安公主看来却是很有建设xing的意见。

要让那些丝绸商人提供织,这还不是难事,只要说清楚这种生产方式,jing明的商人能明白这种投资的价值,真正赵启明感到担心的不是织,反倒是最不起眼的纺织工人。

“既然是集中生产,光是有了织可不够,你还必须要让那些纺织工人去作坊里工作。”赵启明摊开:“会纺织的都是fu女,平时要料理家务,闲暇时才能纺织,这也是生产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要想让这些fu女出来工作,且先不论她们如何能放下里的家务,就说现在的社会风气,家里的男人也不会允许他们出来工作,这才是你要去解决的问题。”

在赵启明看来,汉朝的社会风气还算开放,这是因为孔孟之道的伦理观念,还没有随着儒学的兴起深入人心。在信奉黄老学说的西汉chu年,女xing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较高,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比如静安公主取而代之的管陶公主刘膘,其畜养面首便是人所共知之事。要说刘膘是贵fu人,没有代表xing,这也事实,但其实在这个年代,即便是最普通的农家fu女,也有离婚的自由,甚至是离婚之后的再嫁,也不会遭人白眼,这在后世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如此,这毕竟还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在传统观念这种,谋生养家是男人的责任,要让fu女出来工作,这恐怕是法理所不容的。

静安公主的si想比较前卫,在政治上也很有影响力,如果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存的社会观念,使fu女可以走出去工作,那绝对是古往今来的女xing楷模。

毕竟就算是到了后世,女xing可以出去工作,也是在十世纪才有的事qing。静安公主如果能在公元前就办到,那绝对是青史留名,成为女权运动的奠基人。

这让赵启明有些期待,很希望听到静安公主的解决办法。

看得出来,静安公主也考虑过这件事,听到赵启明的话并不觉得意外,只是停下了里的事qing,朝赵启明道:“要让fu女出来做工的确不易,但男耕女织的分工也有其道理,这纺织技艺过于jing细,没有那些心灵巧的fu女还真不行。”

听到这话赵启明不乐意了,他的本意是支持静安公主进行女权运动,可是进行女权运动的同时还要贬低男同胞,他可不能接受:“比纺织更jing细的艺多不胜数,哪个是男人不能做的,你这是xing别歧视。”

“听我把话说完。”静安公主看了眼赵启明,然后接着道:“南方的劳动力本就紧缺,大量的荒地尚且无人耕作,即便丝绸商给的报酬丰厚,也不能让有限的劳动力放弃田间的耕作。”

赵启明默认了这个说法。

不是静安公主没有改变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汉时代周刊章节列表下一页